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关注

 

关注

砥砺奋进求发展提升能力创品牌努力打造中国特色优秀科技社团

发布时间:2020年2月24日

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   戴   浩
(2017年12月21日)
各位代表:
   受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委托,我向大会报告5年来学会的主要工作,请大家审议。
5年来,围绕学术交流和服务会员两大主题,做了8方面的工作

一、创建优质活动品牌,扩大学术影响力
   从学会成立后的第二年,即2013年起,每年都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中国指挥控制大会。大会集高端学术交流、先进产品展示、专业学术交流于一体,为本领域内的1万多名学者献上了近500场专业学术报告,出版论文集五册,收录论文1100余篇。从2015年起,在国家会议中心还连续举办了中国(北京)军民融合技术装备博览会,三年来累计参展商近千家,吸引来自军地机关、院校和科研院所6万余名代表参观,有50多家国内媒体采访报道。目前,中国指挥控制大会及军民融合技术装备博览会已成为学会最具影响力的学术品牌。
   从2014年起至今,学会青工委连续举办5届“青年科学家论坛”,先后围绕“大数据时代的指挥控制”、“智能网络与指挥控制”、“卫星通信与指挥控制”、“智能交互与指挥控制”等主题开展交流,为一批青年才俊提供讲台,现已成为学会最具特色的学术品牌之一。
频谱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交流电磁频谱安全管控领域的前沿技术,2013年至今,学会指导电磁环境安全与控制专委会举办“中国信息化装备电磁环境效应测控技术大会”,2017年改名为“全国电磁频谱安全与控制大会”。该学术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每次都有多场交流报告和成果展示,吸引了全国21个省市的6000余名专业观众。它也是学会全力打造的品牌学术会议之一。
为了进一步扩大国际影响力,2017年10月,学会支持无人系统专委会积极承办首届“IEEE国际无人系统大会”,共有6个国家、200余名代表出席会议,收到论文179篇,IEEE收录论文126篇,为学会创建国际会议品牌积累了经验。
   在教育部专项资金支持下,学会无人系统专委会与“中国无人系统院士工作站”联合召开了“无人系统发展与展望”博士生论坛,以“开阔视野、激发创新”为宗旨,主题报告和专题沙龙相配合。论坛吸引来自全国重点院校的140余名博士生。
此外,学会还先后举办了“中国海洋发展与指挥控制”论坛、“中国航天指挥与控制”论坛、“无人化作战中的C4ISR”研讨会、“任务规划技术发展”研讨会等各具特色的学术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学会活力、潜力和影响力。

二、 搭建科普平台,开展教育培训
   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双翼,是学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5年来,学会积极落实《中国科协科普发展规划》,组织开展具有学会特色的科普活动,初步创立了自己的培训品牌。
   在中国科协、国家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学会于今年创办了首届全国兵棋推演大赛,吸引了5000多名来自军地院校的兵棋爱好者和300支团队参赛,11个分赛区经过近5个月激烈角逐,9月底在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举办了总决赛。全国30多家媒体报道了赛事,在社会各界引起积极反响。近期,正在开展“智能杯”全国兵棋推演大赛南通邀请赛。
   为响应青少年创客教育科普系列活动,学会科普工委组织了国内首次青少年创客联赛,联赛集“会议、培训、游览”于一体,共有300名中小学生参加。学会建立了由120余名专家及教师组成的CICC全国创客教育联盟,助力将创客教育培育为学会科普活动品牌。
   学会教育培训工委还积极与航天员训练中心、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中科院软件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建立CICC科普活动基地,开展“仰望星空”、“现代兵器世界”、“计算机天地”等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
   2014年和今年,学会承接了国家人社部“赛博空间网络与信息安全”、“科技咨询能力素质测评”研修培训项目;学会还联合院士团队和兄弟学会,自筹资金举办了两届“不确定性人工智能”培训班。今后还将围绕“知识产权”、“兵棋推演导演与裁判”等主题,扩大培训范围与规模,进一步提升学会培训能力。
三、 开展学术研究,培育精品学术出版物
   学科发展研究是中国科协推出的一个品牌项目。2014年学会承担编写《指挥与控制学科发展报告》任务,共有50余名专家参与研讨和编撰,两年内先后召开“课题启动会”、“提纲审定会”、“学术研讨会”、“报告统稿会”等多次工作会议,最终完成了综合报告及7个专题报告,内容涉及基础理论、体系结构、关键技术、系统建设与应用等。报告总结了指挥控制技术近年的研究成果,是国际、国内首部指挥与控制学科发展报告,获得了中国科协与领域专家一致好评。
2016年,学会又承担了中国科技协会组织的“学科方向预测及技术路线图”项目,负责编写《智能化无人系统学科方向预测及技术路线图》,执行时间为3年。为此,学会召集相关专家举办了两次研讨会,已形成一份综合报告和六份分报告的初稿。
   学会创立初期,就把创办学报作为学会建设的重要事项。兵器207所无私地为学会提供了刊号,并于2015年3月与学会共同创办《指挥与控制学报》,至今已出版3卷12期。《学报》作为学会的会刊,旨在打造成指挥控制领域最高水准的精品期刊。在《学报》编委会及论文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学报》刊载的文章质量正稳步提升。
为及时反映指挥与控制前沿技术新发展、新动向与学会的活动,《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通讯》于2016年2月正式出版。《通讯》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已成了学会联系会员和共同交流的综合性刊物。
四、 凝聚领域专家共识,开展科技咨询服务
   决策咨询是科技社团的主要社会功能之一,亦是学会工作的重点。学会建立了初具规模的专家智库,完成了多项科研课题,起到了决策咨询、谏言献策作用。
2014年学会成功申报了中国科协的两个重点项目:《学会能力提升专项评估机制研究》、《学会党组织发挥作用研究》,实现学会咨询工作在中国科协项目中的突破。
在谏言献策方面,2014年1月,学会邀请28位院士专家,就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与评价进行了深层次研讨,形成了《关于加强智慧城市管理与治理成熟度研究、建立智慧城市管理与治理评价中心》的建议,中国科协以《科技工作者建议》形式提交有关国家部委。
2016年1月,学会召开“无人化作战中的C4SIR”研讨会,并形成《关于加强无人化作战C4ISR体系建设的建议》,被中国科协刊登在第512期《科技工作者建议》上。该咨询报告引起了有关部门重视,中央军委科技委专门组织了讨论。
五、 建设分支机构,培养发展潜力
   自学会成立以来,理事会就把建立分支机构作为组织建设的首要任务,5年来,在挂靠单位大力支持下,先后成立了17个专业委员会,它们是:建模与仿真专委会、无人系统专委会、海上指挥控制专委会、火力与指挥控制专委会、C4ISR理论与技术专委会、数据处理与集成专委会、富媒体指挥专委会、空天安全与平行系统专委会、电磁频谱安全与控制专委会、认知与行为专委会、安全防护与应急管理专委会、虚拟现实与人机交互专委会、智能控制与系统专委会、军民融合物联网专委会、网络科学与工程专委会、智能指挥调度专委会、云控制与决策专委会;还有多个专业委员会正在筹备中,如网络空间安全专委会、空中交通管制专委会等。5年来,学会成立了6个工作委员会,它们是:组织工委、青年工委、教育与培训工委、军民融合工委、科学普及工委、团体标准工委。工委在学会秘书处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许多人都是以志愿者的身份为学会尽义务。
学会在建立伊始,便制定了《分支机构管理办法》、《分支机构评价办法》等规章制度,完善了分支机构的考评办法和奖惩措施。学会每年定时召开分支机构工作会议,传达贯彻中国科协指示,汇报学会近期活动情况,听取分支机构的建议和意见,评比表彰优秀分支机构。各主任委员或总干事在工作过程中,尽责尽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使分支机构成为学会的中坚力量,成为学会聚拢领域内科技工作者的重要渠道。
六、 创新会员服务方式,丰富会员服务内容
   会员是学会的血脉,是学会的组织基础,为会员做好服务是学会工作的重中之重。5年来,学会共吸纳4000余名个人会员,100家会员单位,为学会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自改进会员注册和管理方式后,可在“线上”或“线下”吸收会员。鼓励各分支机构发展会员,确保每位会员至少参加一个分支机构的活动。学会为全体会员提供了许多免费的学术活动和信息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不断提升会员对学会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为不断丰富会员服务内容,学会开设了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学会网站经3次改版,形成了栏目清晰、内容丰富的全新页面。新版学会网站能与会员系统、微信公众号链接,用户通过网站可获取学会所有媒介与载体上的资源。学会还建立了“指挥与控制学报网站”、“中国指挥控制大会网站”和“国际无人系统会议网站”等网站集群,由秘书处统一管理。
学会3年前创立了微信公众号,及时收集并发布防务技术、战略前沿、军工热点、创新科技、外军动态等指挥与控制领域热点新闻,还具备平台直播、书籍购买、会议报名、在线缴费、学会微站等特色功能,点击量已超过5万人。
   为鼓励广大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会依托战略合作伙伴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16年设立了“CICC科学技术奖”,包括科技进步奖、曙光创新奖、终身成就奖。两届CICC科学技术奖的评审工作已经结束,其中科技进步奖可直接向国家奖励办推荐申报国家奖。本届理事会于今年还启动了“优秀博士论文评选”活动,包括优博奖和提名奖。
   从2015年开始,学会积极组织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的申报,先后3名青年科技工作者入选,获得专项经费支持。
七、 承接政府转移职能,促进政、会、企合作
   根据中国科协授权,我学会具有推荐两院院士候选人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的资质。2014年学会成立了工作组,2016年按照相关程序向科学院推荐了院士候选人。
学会还承接了团体标准制定工作。智能指挥调度专委会在学会团标委领导下,已率先完成对5项标准的送审稿、7项标准的立项建议书的审查,为建立面向公共安全领域的智能指挥调度标准化体系奠定了基础。
学会利用组织优势、信息优势和智库资源优势,以军民融合作为切入点,分别在无锡、上海建立“CICC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为中小企业搭建展示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学会还与天长市政府、泰州市政府及高新技术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设立“青年科技工作服务中心”,有针对性地为政府及企业提供学术支持。
经过积极努力,学会已获批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可独立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单位会员可组织申请军民融合、无人系统等国家重大研究项目,以及申请“重点学术期刊基金”。
八、 创新治理方式,提升学会能力
   5年来,学会积极响应科协系统深化改革的号召,结合学会自身实际,全面推进会员结构、办事机构、人事聘任、治理结构、管理方式的发展与改革,努力使学会更具活力、凝聚力、创造力和影响力。
   一是加强党的领导。成立了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党委和学会秘书处党支部,在理事会及常务理事会的治理下,不断强化学会独立自主开展工作的能力。
   二是联合建会。在中国科协领导下,参加了“中国科协信息技术联合体”,抱团取暖,形成工作合力,推动面向学科领域和产业链的学会集群发展。
三是完善秘书处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制定各项业务规章制度,做到“事必有据”,充分发挥秘书处对学会日常管理的作用。

   同志们,本届理事会承担学会创业和奠基的重任。5年来的工作仍属开局起步阶段,与中国科协提出的“优秀社团”目标相比,尚存在不少差距。
   一是学会规模还很小,尚不到万人学会目标的一半,会员(包括团体会员)的荣誉感、责任心有待加强,分支机构的专业覆盖面有待扩大。二是分支机构发展不平衡,有的专委会活动较少,其服务能力与广大会员日益增长的需求存在矛盾。三是与产业应用联系不紧,在科技成果转化、企业难题招标、产学研用合作等军民融合方面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四是学会自身造血能力不足,学会属于非赢利社会组织,但仅依靠会费收入远不能满足日常运行的需要,需要进一步拓宽经费筹措渠道,完善自营机制。

  各位理事、各位代表、同志们,生命在于运动,学会在于活动。为建设成为具有军民融合鲜明特色的优质学会,必须依靠自身的作为来争取地位,必须依靠真诚的服务来凝聚力量,必须依靠创新协作来扩大影响,必须依靠革新发展来增强活力。我们相信,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在中国科协领导下,在即将诞生的新一届理事会带领下,学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CICC秘书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