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关注

 

关注

高血压的不同阶段各有不同症状,怎么科学防治?

发布时间:2020年5月22日

高血压发病率近年来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更多人受到高血压的侵害,身心健康受到威胁,一定要及时治疗,避免病情恶化,诱发更严重的后果。那不同阶段高血压的危害有哪些呢,常见的有:1、高血压发病前期

  高血压发病前期的危害,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头疼,且部位都是在后脑,同时患者还会伴随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若经常感到头痛,而且很剧烈,同时又恶心作呕,就可能是向恶性高血压转化的信号;女性患者大多会有眩晕的表现,尤其会在突然蹲下或起立时有所感觉;双耳耳鸣,持续时间较长;高血压会导致心肌肥厚、心脏扩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这些都是导致心悸气短症状的原因;高血压的出现,会导致患者的大脑皮质功能紊乱,自主神经失调,引起失眠,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入睡困难、早醒、睡眠不踏实、易做噩梦、易惊醒等症状。
2、高血压发病中期

  这个时期,肢体麻木是最为严重的危害


  患者会明显感觉到手指、脚趾麻木,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皮肤如蚁行感,手指不灵活。身体其他部位也可能出现麻木,还可能感觉异常,甚至半身不遂;全身小动脉有呈硬话的趋势,偶尔发生缺血、缺氧等症状,此时建议患者早日到医院积极治疗,同时还可以多吃活血、补血的食物,进行适量的运动,对症状缓解是有帮助的。


3、高血压发病后期

  高血压发展到后期,危害是相当严重的,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会导致全身的小动脉硬化加重,使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发生缺血、缺氧、功能受损。

  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容易造成血管出血、血栓;还可形成动脉瘤,一旦血压骤升,血管瘤破裂即有生命危险。血压偏高,会导致换或则的心脏负荷加重,引发心室肥大,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恶化,甚至会引起心力衰竭、冠心病、心律是紊乱等严重并发症。


  了解不同阶段高血压的危害有哪些,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帮助人们更多的认识疾病,也可以帮助患者尽早发现身体的异常,早日确诊治疗。高血压不可怕,可怕的是长期的高血压所引起的心血管、脑血管、肾小微动脉的损伤高血压的治疗是要越早越好的,避免诱发更严重的并发症,且要根据患者自身病情,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病情,对症治疗,会争取达到更好的效果。


4、高血压健康管理

  高血压健康管理是指一种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检测、分析、评估和干预的全面管理的过程。治疗性生活方式的改善和合理的药物治疗是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的核心内容;定期随访和测量血压则是提高高血压治疗率和控制率的主要手段;高血压患者常伴有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糖尿病和血脂异常,对这些危险因素的管理和干预是预防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措施。


高血压病的健康管理首要的是血压控制,早降压早获益,长期降压长期获益。除了药物降压治疗外,治疗也包括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即去除不利于身体和心理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它不仅可以预防或延迟高血压的发生,还可以降低血压,提高降压药物的疗效,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一)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传统高血压药物治疗模式,是全天平均分配药物剂量、按固定时间给药。但是研究发现,就个体而言,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药物的作用在一昼夜时间内不是恒定不变的,很多药物的药理作用与人们的生理节律或病理节律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同一种药物在同等剂量下,给药时间不同,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和药效、毒副作用也会有所不同,甚至是很大的差异。因此,高血压用药的次数、剂量和时间绝对不能千篇一律,不同的药物应该有其各自的最佳的用药时间。


人的血压会随着昼夜和季节呈现规律性的动态变化,不同高血压患者血压的高值时段也不同,再加上不同类型高血压药物的半衰期和作用效能高峰不同,这就导致高血压患者如果还是按照传统医学建议的早中晚时间按固定剂量服药,会造成药物的摄入过量/不足。持续摄入过量会对机体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摄入量不足则达不到降压效果。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建议配备远程智能血压的监测设备,由专业的人员监测患者的动态血压,并给予专业指导!

首先需要给高血压患者绑定远程智能血压监测设备,在开始管理的前3天要开启动态血压监测,密集观察血压测量值。白天每间隔30min手动测量一次,夜间每间隔1h自动测量一次,数据自动上传至健康管理中心云端管理后台,生成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报告,了解患者的基础血压值,还要知晓24小时血压的节律变化趋势,找到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波动的峰值时段和低谷时段。家庭医生可以根据24小时血压监测的血压结果远程指导患者在高峰前1小时或半小时服药,使给药时间与人体血压变化节律同步,用药更加科学、有效、安全、经济。


统康高血压健康管理就是从动态观察血压变化着手,借助智能远程血压设备,智能云端测量数据上传至健康管理中心,实现—远程监测,指导,找到峰值时段和低谷时段,在峰值时段前用药,实施精准用药。


(二)精准找到患高血压原因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专家认为导致高血压病因94%是原发性导致,4%是肾实质性导致,1%是肾血管性导致,1%是内分泌性(原醛、嗜络细胞瘤、肾素瘤等)导致。传统医学认为:原发性高血压是找不到原因的,需要终身服用降压药药!然而终身服药的病人却并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高血压并发症!

精准医学认为:高血压是可以找到原因的,目前认为遗传因素占30%左右,后天饮食习惯占30%左右,生活习惯压力等占40%左右。而通过基因检测和健康管理评估就能精准的找到高血压的原因并做有效的针对性的防控。


通过基因位点的检测和生活方式的分析,精准查找高血压病因如下:

1、与肾性(CYP17A1基因)相关高血压;

2、与盐敏感(STK39基因)相关的高血压;

3、与叶酸代谢(MTHFR基因)有关的高血压;

4、与舒张压升高为主高血压;

5、与降压药敏感相关高血压;

6、与心肺功能相关的高血压;

7、与低氧相关的高血压。


比如高血压病与高盐饮食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同样是高盐饮食的不同个体却有人患高血压,有人不患病。这里就是基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如果遗传了血管紧张素(AGT)基因中某个位点CG-AT单核苷酸变化(SNP)的人,当食用与其他人一样含盐量的饮食就更容易患高血压,因为具有这种SNP的人(内因),对食物中的盐含量很敏感(外因),对其他人群来说正常的盐量,对于有这种 SNP的人,就可以增加血液中血管紧张素的含量,引起血管紧张度增加,导致高血压。


通过基因检测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自身存在的基因隐患,了解隐患基因的位置和状态。人类对疾病的易感性虽然并不完全由基因决定,但在环境致病因素作用下,基因表达差异却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了解了自己就可以主动适应环境,改变生活方式,管理好我们的健康。


每个人由于基因遗传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导致高血压的原因也是不尽相同的,适合他吃的降压药并不一定适合你吃,每个人对降压药物的敏感性也不相同,只有精准找到了高血压病因,同时又通过预测评估系统进行生活方式的量化评估找到了导致高血压的相关危险因素,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制定个性化健康管理行动方案,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平衡饮食、正确使用营养补充剂等消除危险因素就能真正从源头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使血压逐步降低,降低并发症的风险,有效地实现防治未病。


(三)治疗性生活方式(TLC)改变


高血压多是生活方式性疾病,因此想要真正从源头控制,除了要按医嘱服用降压药物外,生活方式的改变在治疗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1)合理的膳食


① 减少钠盐摄入。高血压饮食疗法最主要的关键点是减盐。钠盐可显著升高血压以及高血压的发病风险,而钾盐则可对抗钠盐升高血压的作用。

中国成人钠适宜摄入量AI为2300mg/天,1克食盐含钠是400毫克,因此成人每天食盐的适宜摄入量为2300/400=5.8克;有轻度高血压或有高血压病家族史的,其食盐摄入量最好控制在每日5克以下,对血压较高或合并心衰者摄盐量应更严格限制,每日用盐量以1~2克为宜。


限盐不仅仅是控制少放盐,还要限制富含“隐形盐”的食物的摄入,除了众所周知的酱菜、咸菜、咸肉和咸鱼等,还有很多,例如:15ml酱油就有2.2g盐,15g豆瓣酱中含2.3g盐,一小袋榨菜15克大约有1.6g盐,20g一块的豆腐乳有5g盐,100g挂面含1200mg钠,还有鸡精、味精、醋都含有盐。另外零食如薯片、苏打饼干、蜜饯、方便面中含盐量也很高,特别是话梅100g就含有钠2800mg。因此如果我们膳食中如果食用了含“隐形盐”的食物,也要计入一天摄钠量的计算中,更需要减少食盐的使用量了,尤其是经常喜欢加酱油、生抽、豆瓣酱做饭的人。


② 限制总热量,控制油脂类型和摄入量。不同年龄、性别、体型、工作性质的人每日所需的能量各不相同,首先要通过预测评估综合计算出高血压患者每日推荐的能量摄入量。同时减少动物食品和动物油摄入减少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如亚麻籽油、紫苏油、橄榄油、小磨香油等。


高血压患者进食烹调油的四点注意:


选择安全的油,即卫生学指标,工艺及质控标准严格满足国家标准。


选择脂肪酸数量及构成比合理的油脂,如亚麻籽油、橄榄油、茶油。


每日烹调油用量小于25g(半两,相当于2.5汤匙)。


控制烹调温度,油温不宜过高,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不建议加热使用,可以凉拌或生食。


③ 营养均衡。适量补充蛋白质;适量增加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主张高血压患者每天吃新鲜蔬菜、水果。对伴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在血糖控制平稳的前提下,可选择低糖型或中等含糖的水果,包括苹果、猕猴桃、草莓、梨、柚子等。具体推荐摄入量可根据预测评估报告中的膳食量化分析确定。


增加钙的摄入,低钙饮食易导致血压升高。钙摄入量与年龄相关性收缩压升高幅度呈负相关,简单安全有效的补钙方法是选择适宜的高钙食物,特别是保证奶类及其制品的摄入,每日250~500毫升脱脂或低脂牛奶。对乳糖不耐受者,可试用酸牛奶或去乳糖奶粉。部分患者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补充钙制剂。


增加钾的摄入,高血压病人由于长期服用降压药,可能导致体内的钾快速流失,钾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而且因钾盐能促使胆固醇的排泄,增加血管弹性,有利尿作用,有利于改善心肌收缩能力,所以在饮食中要注意给高血压病人补钾。


④ 高血压患者的食物选择


高血压患者饮食宜清淡、低盐、低脂、低糖;宜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高钙、高钾。



推荐的食物:


富含钾钙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新鲜蔬菜、水果、土豆、蘑菇等食用植物油


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燕麦、薯类、杂粮、粗粮等


富含优质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无脂奶粉、鸡蛋青、鱼类、去皮禽类、瘦肉、豆制品等。鱼类蛋白是优质蛋白,鱼油含不饱和脂肪酸,应多吃鱼类。


(2)控制体重,避免超重和肥胖


对高血压患者而言,在体重控制上应有三方面的“关注”:


① 关注实际体重和理想体重的“差异”


② 关注总体脂肪量


③ 关注脂肪在全身的分布状况(体型)。



• 减轻体重有益于高血压的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的心血管病危险,每减少一公斤体重,收缩压可降低4mmHg。


减肥应循序渐进,通常每周减重0.5~1.0公斤,在6个月至1年内,减轻原体重5%~10%为宜。不提倡快速减重,因为一是容易反弹,二是摄取的热量过低会有损健康,尤其是极端控制饮食会导致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等副作用。


(3)戒烟限酒


吸烟的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的疗效降低,常需加大用药剂量,长期吸烟的高血压患者,远期预后差,每年死于吸烟相关疾病的人数达140万。


长期过量饮酒是高血压、心血管病发生的危险因素,饮酒还可对抗药物的降压作用,使血压不易控制;戒酒后,除血压下降外,患者对药物治疗的效果也大为改善。


不得不饮酒时,要尽量放慢饮酒速度,避免“干杯”或“一口吹”,饮酒要伴餐,减缓酒精的吸收速度,减轻酒精对胃的刺激,不饮高度烈性酒。


(4)适量运动


运动的方式包括:有氧运动、力量练习、柔韧性练习、综合功能练习。


• 有氧运动是高血压患者最基本的健身方式,常见运动形式有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秧歌舞、广播体操、有氧健身操、登山、爬楼梯。建议每周至少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最好坚持每天都运动。步行速度:每分钟120步左右,运动中的心率等于170-年龄。


力量练习建议高血压病人每周进行2~3次力量练习,两次练习间隔48小时以上,生活中的推、拉、拽、举、压等动作都是力量练习的方式。


柔韧性练习可以改善关节活动度,增加人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防止摔倒。


综合功能练习 包括太极、瑜伽以及太极柔力球、乒乓球、羽毛球等。


生活中的体力活动适当增加生活中的体力活动有助于高血压空控制和促进健康。高血压患者可适当做些家务,步行购物等活动,使每天活动的步行总数达到或接近10000步。


运动的适宜时间: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常处于比较高的水平,清晨也是心血管事件的高发时段,因此,最好选择下午或傍晚进行锻炼。


(5)心理平衡,心情舒畅


预防和缓解心理压力,是高血压和心血管病防治的重要方面,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培养个人健康的社会心理状态,纠正和治疗病态心理。



预防和缓解心理压力的主要方法:


避免负性情绪,保持乐观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正确对待自己和个人,大度为怀,处理好家庭和同事间的关系增强承受心理压力的抵抗力,培养应对心里压力的能力学找适合自己的心理调试方法,有困难主动寻求帮助心理咨询是减轻精神压力的科学方法。


避免和干预心理危机(一种严重的病态心理,一旦发生必须及时求医)。



(6)关注睡眠


睡眠差者,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发现大多数无昼夜节律,夜间血压不低于白天,夜间血压高使全身得不到充分休息,靶器官易受损。高血压患者失眠后,次日血压必定升高。睡眠是最好的养生,良好的睡眠有助于降压。睡眠差者应找医生帮助调理,服用催眠药或助眠药,提高睡眠质量。